您好,欢迎访问商展经济!
010-60516883
010-60516883
商展经济
您的位置:商展经济 > 商展资讯 > 行业新闻 >

中国会展业 2.0进阶之路

发布时间:2019-05-19 18:31人气:

商展经济

  秋季广交会刚刚落幕,上海进博会又为创新成 果的全球共享搭建了新舞台,参加高交会的国际科 技企业家与学者则相会于深圳……

  近年来,中国会展业发展方兴未艾。一线城市的国际会展活动如 火如荼,杭州、成都等城市也不甘落后,先后主办了 G20 峰会、西博会等重量级活动。会展业蓬勃发展 一方面源于中国领先城市正日益深入地融入国际网 络,以吸引全球优质产业与创新资源,进而在扩大 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谋求增强国际影响力。

  另一方面,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越来越重要的增 长引擎,而会展业对于整体经济有着极强的带动作 用,因此成为中国众多城市的发展热点。 然而,在规模扩张的背后,会展经济面临着高 能级活动缺乏、场馆供需错配、与城市割裂发展等 一系列问题。中国会展业来到了一个关键时期,即 迫切需要从以“大规模”为特征的1.0 阶段转向以 “高质量”为特征的2.0 阶段。

  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

  全球领先会展城市的发展规律和经验 在会展活动与场馆的形态演变、空间布局特 征,与城市融合发展等方面,全球领先城市为我们 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经验和规律。

  展会活动逐渐融合,新建场馆功能趋于综合 化。以“展览带动国际会议”模式和“MICE(会议、奖励旅游、展览/ 活动)”为代表,商贸展览与高 能级行业峰会等活动形态正趋于融合,如2005至 2017 年汉诺威工业展共举办两万余次行业会议。 与之相呼应,近年来新兴场馆往往能同时服务 于展览、会议及各类商业、文体活动,且场地功能可 灵活转换。

  如多功能的伦敦ExCEL 既可以支撑伦 敦国际政治、商务会议与大型商展,又可服务高能 级企业活动与文化体育盛会,并多次举办代表伦敦 形象的高端活动——2009 年的G20 伦敦峰会、 2012 年伦敦奥运会、伦敦科技周和科技峰会等。

  作 为伦敦面积最大、功能最灵活的场馆,ExCEL 前瞻 性地引入空间灵活切换、会议数字化、虚拟现实等 技术,一方面全面满足会展需求,形成极具吸引力的 场馆品牌,另一方面也有效提升了场馆的使用效率 与经济性,其成功经验可为中国大型场馆规划功能 提供参考。

  新建大型综合场馆选址由市中心向空港迁移。 在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程中,随着中心城区的土地 资源日益稀缺、交通与人流压力增大,传统区位会展 场馆的扩张空间捉襟见肘。同时,航空取代陆路交 通成为连接国际城市的主要纽带。领先城市近年来 新建、扩建的10 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场馆的选址正 在从城市中心、铁路枢纽等传统区位,向国际交往 功能属性更强、空间延展性更高的国际空港迁移。 以巴黎为例,毗邻戴高乐机场的北郊维勒班展览中 心面积从7 万平方米增长扩至24 万平方米,与凡尔 赛门中心共同形成了“中心+ 临空”的布局。

  临空 大型场馆因国际交通便利、空间承载力强等优势, 承担着大型国际化的商贸、科创产业展会。城市中 心区域场馆则更多承载代表城市形象的文化时尚、 高精尖产业等展会。在中国,上海的国家会展中心、 新国际博览中心共同构成了虹桥、浦东的“双星”格 局,也是大型场馆向空港布局的典范。 会展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提升,会 展—产—城融合发展的模式渐成雏形。领先城市通 过打造完整的会展产业链,并与周边区域商业、服 务业、特色经济、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及人文社区 融合发展,可以实现会展业1∶12 到1∶14 的经济带 动作用。例如,迪拜将紧邻迪拜国际机场和CBD 的 迪拜世贸中心打造成为中东最大的综合性会展场 馆,支撑和助力迪拜发展成为中东经济及金融枢 纽。

  在伦敦,ExCeL 会展中心与金丝雀码头CBD、 梯队酒店集群、萨利码头购物中心、东伦敦活力国 际社区共同构成了集会展、办公、生活、商业等要素于一体的业态组合,不仅可以有效承接诸多高能级 国际交往活动,更是会展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范本。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活动,作为提升 国际知名度的“城市名片”。领先城市的通常做法 是,培育高能级的明星展会活动,有效提升城市的 全球影响力和知名度。例如,巴黎充分利用自身历史 文化资源,通过巴黎时装周、国际艺术节/ 音乐节等 一系列顶级标志性活动引领世界文化潮流,奠定其 全球“时尚之都”的地位,每年在活动期间均成为全 球媒体报道热点;伦敦的世界金融科技论坛成为全 球最有影响力的金融科技活动之一,以参展嘉宾、 企业高规格著称,强化了伦敦的全球金融中心地 位;汉诺威工业展每年吸引全球75 个国家的6500 余家展商、30 余万观众参与,是该市的国际交往盛 事。 

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
中国会展业发展的若干迷思 
  
  迷思之一:认为会展业的领军地位是靠兴建场馆 带动的 诚然,一个城市的场馆建设水平是承载会展业 发展的前提条件。

  然而国际领先城市的经验表明, 具备广泛影响力的高能级活动才是真正推手。若只 搭好台,却无“名角”唱戏,终将于事无补。目前北 京、上海等中国领先城市的ICCA(国际大会及会议 协会)认证高能级国际会议数量仅为巴黎和伦敦的 50%。汉诺威工业展、慕尼黑BAUMA 展等全球顶 级展会往往在其所属行业处于绝对引领地位,集聚 了全球顶尖企业和品牌,指引着细分产业的发展方 向。对比之下,我国的顶级展会(如广交会、京交会 等)在体量上占优,但多为大而全的综合型展会,在 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和对国际参展、观展客群的吸 引力不足。

  迷思之二:过度迷信规模,认为大即是领先 事实上,前瞻性的市场需求才应该是场馆规 划的基础。

  从体量上看,近年来多个城市大力兴建 会展中心,场馆规模屡居世界前列,但对供需关系 的科学考虑不足,可能为经济性带来潜在风险和压 力。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为例,目前利用率持续偏 低,需要较长周期才能达到理想的使用率。当然,上 海国家会展中心需要考虑进博会这类国家级盛事活动的需求,对于第二梯队城市的场馆规划而言,需求 预测显得更为重要。从功能上看,多数展览场馆功 能单一,前瞻性规划不足,例如,上海、杭州等地均 有大型场馆在补建会议功能,以适应会展融合的发 展趋势。从设计上看,由于未能在早期充分考虑未来 活动的需求特征,导致部分场馆的动线设计、层高、 承重、物流设施便利性等方面存在缺陷。

  迷思之三:会展与城市割裂发展,形成“展会孤 岛” 部分场馆周边酒店、餐饮、商业等服务设施不 完善、不合理,或在建设时开发节奏不匹配,极大影 响了客群体验,也削弱了会展对周边经济的拉动效 应。

  另外,会展功能过度单一则可能导致停展期周边 区域变成“ 鬼城”。未来,会展业应该在商业与服务 业态、交通、生态环境等各项城市功能上与周边区 域平衡发展、有机融合,形成以会展产业链为支点 的生态体系。 在上述迷思背后,存在着一系列机制、体制和 能力上的制约因素:目前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过于依 赖当地政府规划,市场化机制尚不完善,而政府规 划的系统性、科学性有待提升,在场馆的开发、场馆 与会展活动的组织和运营的专业能力上较领先国家 尚存在较大差距。

  同时,会展产业链各个环节尚未完全打通,政府、投资商、运营商、会展组织方、配 套服务商、行业协会及其他上下游利益相关方尚未 基于市场化机制建立有效的协同模式,这也是场馆 建设、活动打造、周边城市发展出现脱节的原因之 一。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中国会展业2.0 进阶之路的思考 面对会展产业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与潜在误区, 我们对立志大力发展会展业的中国城市提出以下四 点建议。

  系统性规划:立足于城市发展定位与目标,以 前瞻性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对城市总体场馆规模、构 成、功能定位进行全局规划,建立梯度清晰、分工明 确的会展产业布局版图。在重大单体场馆项目的规 划上,应充分考虑产业主题对面积、功能的需求特 征。通过建立市场化机制,在规划早期即引入潜在 投资方、运营方共同开展评估测算,确保场馆的预 期使用率及经济效益。

  一体化发展:整体规划、统筹开发大型场馆及 周边服务功能、城市基础设施,以共同的目标客群 为核心,形成会展、一站式会展服务、酒店、餐饮、商 业、娱乐、总部经济、其他特色产业、社区融合发展 的生态体系,打造一致的客群体验,实现流量导入与 流量的就地变现,从而真正实现会展业对整体经济 的拉动效益。

  市场化运作:明确政府所扮演的引导、监督、推 动等角色,在开发与运营上引入具有专业能力,尤其 是拥有丰富国际化经验的市场化机构。有效平衡政 府资源与市场化资源、平衡国内资源与国际领先专 业能力,与专业运营商、行业协会、国际组织、领先 企业建立市场化合作机制,从而充分引入高品质产 业资源(如各行业顶级企业、领军人物、意见领袖、 科创成果等)。

  品牌化经营:短期引入与长期培育相结合,打造 具有标志性的品牌化会展活动,构建“驻场明星”活 动与场馆品牌相互带动的格局,进而形成高能级的 “城市名片”。 尽管面临种种挑战,会展业的兴盛对于推动创 新产业的发展、经济结构的升级、城市功能的完善、 与世界的交流互动等有着极为可观的价值。各级 政府应引起高度关注,结合自身所在城市的禀赋与 需求,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高品质会展产业2.0 版 图。

推荐资讯

010-60516883